肥胖之症浅述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研究到热点。一般认为肥胖是由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决定的,肥胖基因是近年发现的参与体重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对肥胖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并取得了系列的进展。很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脂肪稳定学说,认为在下丘脑与机体脂肪组织之间在有一种尚未被识别的信号反馈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体重保持相对平衡。体内脂肪超过全身30%即可视为肥胖,按体重体脂的程度可分为三种,(1)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体脂含量超过30%、(2)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20-30%,体脂超过35-45%、(3)重度肥胖、体重超过50%以上,体脂超过55%以上。
肥胖的病因
引起肥胖的病因很多,概况有以下六个方面:(1)外源性,有称单纯性:过食营养引起、数食甘美、致脾胃运化不及、体内膏脂内蓄而致、活动减少及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导致肥胖。(2)内源性又称病理性:体内代谢机能和内分泌失调:如垂体型、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型、性腺机能不足性、多腺性、药物性、(因过服或过量注射激素)。(3)内外混合性:脂肪分布较均、男性表现为多血型、体质发育好、肌肉强壮、血色素正常或偏高、唇耳常充血、颈粗壮、腹膨隆、很少有其他营养不良的证侯。女性多为贫血型,脂肪组织松弛、肌肉组织虚弱、体力弱、动则气喘心慌、食欲差、常伴蛋白质确乏、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的症候。(4)体力运动失衡:好逸少动也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吕氏春秋、尽数篇》说:‘刑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形体少动、气机不畅,精微于输布、痰湿脂浊内聚、导致肥胖。《素问、宣明五气篇》云:《欠卧气伤,久坐伤肉》气伤则虚。肉伤则损脾,气虚脾虚,使运化失司、代谢能力降低、膏脂浊内聚而发生肥胖。(5)情志因素:五脏与情志活动相对应;思伤脾、悲伤肺、喜伤心、怒伤肝、惊恐伤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运化功能,湿浊内停而发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日:“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6)体质因素:体型的胖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队人的体质作了分类,“水型之人···大头、小肩、大腹”。这两种人多肥胖,而表现部位又不同,土型人为全身肥胖,水型人为腹型肥胖,肥胖的发生于遗传有关。引起肥胖还与人的性格、年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在40岁以上、女性、居住北方而少动,过食肥甘厚味、久卧、久坐、婴儿期食奶过量而又杂食者,情志失常到人常而发胖其中饮食和运动对肥胖的影响最大。
对肥胖的病机认识
传统医学认为,肥胖的发生多于痰湿偏盛或气虚经阴痰生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故有肥人必虚之说。本虚以气虚为主,也可有阳虚或阴虚,阴阳俱虚。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兼有水湿甚则气滞血瘀。肥胖的病因多于内热、气虚、痰湿、水湿、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肥人多由饮食不节嗜食无度、姿食肥甘食厚,雍阻脾胃,郁久酿内热、热盛阴伤必欲食饮而自救,故愈食愈盛。脾胃运化失常、内热在胃则消磨水谷;食积困脾则运化不利,水谷精微淤积,内生痰湿脂浊而发胖。此类多呈肥壮丰腴,型盛、多食易饥,口干多饮面色红润·小便黄少,舌红,正如《灵枢》中说:“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散饥,弱色黄。即人们所说的“火化食”。胖者胃热体虚,胃热反应消化功能亢进,食欲旺盛,供过于求。脾虚反应吸收运化功能及转输失职。多余的水湿痰症,不能正常输布于消散故而肥也。
肥人多虚,少食而肥,肢体倦怠无力等为只要表现。脾虚不布精微周身,五脏得不到充养,导致五脏六腑皆虚,食多确出现身困乏力、心悸气短、眩晕、动则身中腕痦闷、腰软、嗜睡等一系列脾失健运气血,两虚痰湿内阻表现。影响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其中心、肝、肺、最明显,由大量脂肪沉积血管壁 ,影响血管的舒功能,严重的脂血还影响红细胞携带氧气的功能,造成缺氧。脂肪沉积腹部上隆致横隔膜上抬而影响肺的运动。脂肪肝及易影响肝细胞的功能,久则转变为肝硬化。
肥胖与痰湿的关系很大,历代医学家皆有肥人多痰多湿的说法,痰湿的产生于脾肺肾关系密切,三脏中尤以脾最重要,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有脾肺肾来完成。脾主运化输布,为后天之本,人体营养物质必须经脾的运化才能将水谷精微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所纳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周身,反成谈湿之源,纳食越多,痰湿约多,日积月累,则成肥胖,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痰湿的产生有两种因素,内因与脾之健运有关,脾喜燥恶湿,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则水湿凝聚不化、留中滞膈、化而成痰。外因与饮食有关,内湿多因久病脾虚或饮食不节、贪食生冷、嗜酒、损伤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气利不利。李东恒在《脾胃论》中说:“油腻厚味,滋生痰诞”运化不及,饮食不能正常转化为津液而肥胖。
肥胖与脏腑:肥胖本身就是一种代谢病。中医学认为人体物质能量的代谢与各脏腑功能有关,其中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运化、输布、是人体营养物质代谢正常进行的根本。李东恒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所以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输布,储积体内而为痰湿膏脂,脂满漾溢而为肥胖。另外肥胖与肾的关系密切,肾主藏精纳气。为人体储气之跟,生命活动之本,是先天之本。中医对精气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称气化作用。气化作用有为肾所主宰,若肾功能的失调、气化失常、脏腑功能和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精微物质的贮存与转化失常,导致肥胖。正如“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胃负重过大、加重脾的运化负担、久则脾伤、运化不及、易生痰积湿、痰湿复困脾阳、脾运受阻恶性循环。治则以健脾除湿、祛痰、充分发挥脾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抑制受纳肥甘厚味助脾之运化。则气血可补。五张六腑之气血则源于脾、脾虚则五张六腑皆虚;心主血,其气血能推动血液运行、心气虚血运无力,是 瘀血形成之主因。如肝失疏泄、肾失温、肺失降,加之痰湿内阻、气机失畅与瘀血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故肥胖之症,主要在脾胃肾之腑、中焦;这病之本。病理产物主要是疾湿脂膏浊,为病之标。临床可见内热偏盛、气虚不化、痰浊内停、血瘀等虚实偏盛或虚实错杂的多种症候,高血压、高血脂、脂肪积累过胜,水分停运,内分泌紊乱、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等,同时气阳耗伤,还可导致消渴、脂肪肝、中风等多种病变。故肥胖也是世人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只有自然医学的方法才是最理想的减肥方式、方法.
秦助龙